破解 “高考”
难道 高考就是你的梦吗?可它除了分数外,关于你是谁、你要什么、你想做什么、你的梦是什么,这些能看到吗?没有梦想,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?没有梦想,2026世界杯足球投注,能出乔布斯吗?
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,却被 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录取;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,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,竟被全部拒绝。
美国顶尖大学究竟是怎样招生的?深谙美国大学录取之道的北京“星腾科”教辅机构创办人马振翼说:“美国各大学都有一套挑选未来优秀人才的系统,而我们就是在不断破解它。”
“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,
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”
今年34岁的马振翼,在台湾出生,小学即到美国读书,大学读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,毕业后在华尔街千过,还当过高中老师,后来自己创业。他身材高大、健壮,长了个像成龙一样的鼻子,人很健谈,说话语速极快,少有停顿。
“跟大陆学生谈话,我最头痛的是,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。”马振翼说,…差不多’‘马马虎虎’‘还行吧’,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,大多三言两语,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,交谈起来特别费劲。问他们为啥想去美国读书,回答基本上就是:那边教育先进,科技发达,学成后报效祖国;想以后去华尔街当证券分析师;要不就是父母让去的,看别人都去,等等。总之,千篇一律,大同小异,说得很表面化。”
“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,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。”马振翼说,“面试100个学生,有80多个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、想千什么。”
有一天,一个从银川来的男孩,让马振翼眼前一亮。
这个男孩姓杨,他在北京见到马振翼时,已经高中毕业快一年了,没有上大学。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,家庭收入水平中等。小杨的父母觉得,孩子只要能进,AGbet亚洲,排名前30的大学,他们就很满意了。可聊了没多久,马振翼就在心里说:“这是要的人才啊!”
小杨长相普通,但给人的印象是很阳光、善于表达,马振翼说:“聊他的经历,让人感觉很有趣、很兴奋。”他是从农村出来的,7岁以前,一直生活在一处沙漠里。所以,在他的童年记忆里,天空常常是黄色的。
跟绝大多数天天备考的高中生不同,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于一件自己喜欢的事:做NGO(非政府组织)。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,知道那些农村孩子需要什么。
“像西部农村的学生,不仅缺乏物质资源,更缺少精神资源。他们需要资助,我要帮他们,哪怕是很小的帮助。”他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、15台电脑,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。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师,去偏远地区的小学教英语、电脑、音乐等。最多时,他召集到100多名志愿者。
”我很看不惯地方上一些公益组织的腐败做法。他们把公益当成生意做,以慈善的名义捞钱,践踏人们的爱心。”接着,他讲了不少让马振翼大开眼界的故事。
“你们知道他让我觉得可贵的地方在哪儿吗?”马振翼自问自答道,“可贵的是,他看不惯一些公益组织的行为,但他并不只是发发牢骚,而是自己想着去做,去改变,亲手创办一家NGO。”
在中国,要想注册一家NGO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更何况对于一个高中生。“明明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,可为什么必须挂靠在某个政府部门底下,才能注册?”这是让小杨最纠结、最难办的事。
他告诉马振翼,开始时特别不顺,跑了很多地方,找了许多人,都没办成。最后,是当地一家媒体出面,帮他挂靠在一个县级单位下边,才算注册上。
“小杨办的很有创意,是一家网站,一家整合了当地公益资源的网站。”比如,现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愿者,把他们的资料发布到网上,哪家NGO需要,直接联系就可以了,不用到处找人;再比如物资,像电脑、书刊、过冬衣物等等,都发布到网上,大家支配。这个网站,实际上就是NGO资源共享的平台。小杨告诉马振翼,网站已小有规模,有200多家NGO成为他们的会员。眼下,他们正在做远程教学,想让偏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。
小杨的另一段经历,也让马振翼很感兴趣。高中毕业后,小杨一个人去了 ,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。“人生就好像旅行,重要的不是你去了哪里,而是在旅行的过程中,你遇见了什么人,他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。”小杨这么认为。
“你就没有很难过的时候?”马振翼问他。
“没有,我喜欢笑。”
“你是怎么评价自己的?”
“首先,我是一个热情的人。我喜欢新鲜的东西,喜欢挑战,喜欢自由。还有,如果是我认准的事,我会很执著,一定会去做。”
“在你的成长中,有谁给过你好的帮助或建议?”
“我爸爸。他一直告诉我,要学会宽恕和帮助别人。”
马振翼问小杨:“去 上大学,最想读什么专业?”他回答说:“我常常有一种无力和受困的感觉。如果能去美国上学,最想读的是经济学。我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,将来回到家乡,改变那里。”
这番回答让马振翼很满意。“你们问,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?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。如果硬要套的话,可以这样说:“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,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。’”
“在这个20岁的年轻人身上,我看到了这种潜力。他很有想法,也很有激情,这就是他身上的亮点。我要做的事情,不是去包装、制作,而是尽可能地发现、发掘。如果是一颗宝石的话,我只需要把上边遮蔽的杂质去掉,让它闪闪发亮。”
换了一口气,马振翼又接着说道:“影响世界,先看你是否影响了周围的环境,你都做过什么。在美国,高中4年什么都不做,天天关起门来啃书本,肯定不行,一定进不了哈佛。”
“试想,一个说自己有领导才能的人,却从来没做过领导;一个说自己勇敢的孩子,却从来没冒过险;一个说自己很有创新精神的学生,却从未尝试过傲自己想做的事,那人家怎么能信你呢?”
“这个姓杨的小伙子就很棒。看不惯环境,他就自己去做一个NGO。虽然很困难,但他始终不放弃,克服重重阻力,最后注册成功,募集到善款,这说明他有克难制胜的勇气和能力。旅途中,他能对一个素昧平生的人拔刀相助,就说明他很勇敢、很有担当嘛!还有在牧区生活时,他去小学无偿地教书,帮助当地的穷人,这种服务社会的精神,正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。”
可是,小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,SAT(相当于国内的高考)分数满分是2400分,他只考了2000分多点儿,申请哈佛能行吗?那可是世界级的竞争啊。据说2011年,哈佛的入学申请人数升至史上之最。
哈佛对小杨的面试地点就在北京。谈话结束时,面试官笑着对他说:“如果你被录取的话,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。”
最终,哈佛大学经济系录取了他,并给了他全额奖学金。
你的梦是什么?你的故事是什么?
一天,有一对母子前来咨询。孩子的母亲兴冲冲地对马振翼说:“我儿子SAT考了2370分,你一定要让他进哈佛!”但是,马振翼跟她儿子接触后,感觉很无奈。
“No,我做不到!”他告诉孩子的母亲。
“为什么?”她跳起来问,“我儿子的SAT分数接近满分。他要进不了哈佛或耶鲁,简直没天理了!”
最后,这个男孩果真既没去成哈佛,也没能进耶鲁。得知北京那位高考理科状元被11所美国名校拒录的事,马振翼说他一点儿也不奇怪,觉得很正常。
“在美国,即使那些高中在全校排名第一、SAT满分的学生,许多也照样会被哈佛刷掉。”马振翼介绍道。“星腾科”的SAT培训班,年年都能出几个满分学生,相当于国内的“状元”。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,最后进不了美国排名前10的大学。
有媒体报道说,
2026世界杯足球投注,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。其他美国顶尖大学,也都有类似的情况。据马振翼了解,哈佛大学的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250分;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大学.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050分~2300分。“排名越靠前的学校,挑选人才时,往往越不看重学业,而更看重素质。”这是马振翼的经验之谈。
“SAT满分是2400分,谁可以告诉我,2300分的学生,一定会比2250分的学生在未来的成功率更高?在美国,有人做过一项调查,用学生的SAT成绩,只能估测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,第二学期的成绩就估不出来了。美国的‘高考’,都没办法测出一个学生进大学6个月后是什么样的,你怎么能指望这个‘高考’,可以预测人10年、20年后的样子!”
“美国的大学不只看分数,不绝对以成绩来录取学生。”马振翼说,”美国的大学录取,大致看3大块:一是学习成绩,二是学生自己写的申请信,三是课外活动。不仅看SAT成绩,还要看高中4年的平均成绩等。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基本要求,但是,当成绩过了录取门槛后,分数只能起30%的作用。”
“你要想进入 一流大学,光是成绩好不行,分数达标的学生太多了。这些大学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?答案很简单:让人印象深刻、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经历的学生。你的梦是什么?你的故事是什么?这些非常重要。”
这些年,马振翼在中美两地接触过的学生不下几万。聊到两地学生的差异,他的回答是:“最大的不同,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。”
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,鼓励小孩敢想、敢做。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:只要你想到、你做到、你充分努力了,那你就一定会得到!
中国的教育,没有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。
“难道高考就是你的梦吗?可它除了分数外,关于你是谁、你要什么、你想做什么、你的梦是什么,这些能看到吗?没有梦想,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?没有梦想,美国能出乔布斯吗?”